一、朗读者

徐梓檬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青团员 2020级
思想政治教育一班
二、人物介绍

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天津,前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曾任中国女排总教练,有“郎教头”之称。
运动员时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的绰号,先后协助中国女排夺得了4次世界冠军;教练时期,曾带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赢得奥运会冠军以及女排世界杯冠军,成为世界上分别以球员和教练身份都获得奥运会女排金牌的第一人。个人获得过中国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郎平改革先锋称号,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等荣誉。2016年2月,郎平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3月,郎平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2月8日,被评为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2021年5月,郎平进入国际排联技术和教练委员会任职。
三、朗诵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
“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郎平”两个字在世界排坛一直与奇迹划等号,17岁作为天才选手入选国家队,并且迅速成为世界级主攻。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郎平和老女排一起创造世界大赛五连冠奇迹,1985年因为伤病在25岁时无奈退役出国深造,而后以职业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辗转美国、意大利等,虽然常年在国外,但心里一直有割舍不下的情怀……
1990年,中国女排青黄不接,郎平放弃国外俱乐部的优厚待遇,重新披上1号战袍返回国家队,当年带领女排斩获世锦赛亚军:1995年,已经成长为世界名帅的郎平再次回归,她放下四岁的女儿临危受命执教处于低谷的中国女排,再度带回到世界一流;现在年轻的中国女排,是一支凝聚新老女排血液的球队,已经牢牢打上郎平的印记,已经55岁的郎平目标不仅仅是下一个冠军,还有中国女排精神的延续。


四、团员感悟
里约奥运会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女排精神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中国健儿带给新时代青少年很多感动,很多启发。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姑娘们,用她们坚韧不拔竭尽全力、不断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新时代青年们每个人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正需要用中国女排的坚韧不拔、竭尽全力、不断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向光荣的女排精神致敬。有句话对新时代的青少年们起到了深刻的影响,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不知道会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我们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这是郎平对女排精神的重新注解。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冠军毕竟只有一个,也许我不是冠军,但我有一颗向往冠军的心,并不懈为之奋斗,青少年们在新时代中,需要的正是这种竭尽全力和眼中坚定。
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竭尽所能,不断拼搏,不言放弃。大学生们学习女排精神,就是要让那种坚毅与顽强,那种拼搏与不言弃,那种曲折坎坷而不失理想,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自己不断成长。女排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应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勇往向前。向永远的中国女排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