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朗读者

韩雨汐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青团员 2021级
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二、人物介绍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4年12月离休。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三、朗读
初春的鄂西武陵山区,乍暖还寒。在来凤县城一栋普通居民楼里,穿着一件旧棉袄的张富清老人坐在客厅里的火炉旁烤着火。如果不是去年11月份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张富清拿出泛黄的“报功书”还有几枚奖章,几乎没人知道这位95岁的老人是一名特等功臣。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本色不改。张富清转业后居功不自傲,对自己的功绩和获得的荣誉隐瞒不宣,而是主动要求到偏远贫困地区工作,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1924年,张富清出生在陕西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份,24岁的张富清参加西北野战军,在二纵359旅718团二营六连当战士。老人说,他来到部队后,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仗,印象最深的是永丰战役。
“我端着冲锋枪,对着敌人一阵猛射,一下子把距离近的七八个敌人全部歼灭。”说起这段战斗经历,老人手舞足蹈,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等我回过神来,才感觉头顶有血往下流,用手一摸,一块头皮翻了起来。这才意识到,一颗子弹刚刚擦着我的头皮飞过,头顶上永远留下了一条浅沟。”张富清老人说。
战斗留给张富清的,除了光荣,还有伤痕。在他看来,这些伤痕是另一种奖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就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这是张富清老人常常说的话。
后来,张富清一直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两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除了特等功,还3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在革命道路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团员感悟
张富清老人的事迹让人为之动容,他身上的革命精神永远流传,他扎根山区,深藏功名,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从未听过他讲过那些峥嵘岁月的历史,“张老为人正派,从不倚老卖老、夸夸其谈,工作中总是挑最困难的任务,从未听张老讲过去打仗的经历。”68岁的田洪立曾与张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4年多,“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老抢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他不忘初心,永葆本色,书架上摆放着《邓小平文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上面的标注显示出了张富清老人学习若渴的态度,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我们青年要学习张富清老人的红色精神,学习共产党知识,用其武装自己,成为自己奋斗的力量,发扬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挥青年精神,用热血来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让青年的光和热照耀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