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8期)|【研究生就业...
学在马院(第98期)| 马克思主义学...
职向未来(第137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6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汲取前行智慧,凝聚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本科生2021-2022年度寒假主题诵读活动(十三)
2022-01-14 17:09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朗读者

林敬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青团员 2020

思想政治教育一班

二、人物介绍

彭士禄,汉族,中国共产党英烈彭湃之子,广东省汕尾市海丰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是中国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党代会代表,中共十二大候补中央委员,四届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环保与资源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时代楷模。

三、朗诵

彭士禄同志是红色家风的优秀传承者,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践行者,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始终饱含着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许国、科技报国,勇于创新、敢于拍板,践行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为我国核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一言不合就开算”,是彭士禄留给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人们的最深印象。“非学识渊博者不能拍板,非胸怀坦荡者不能拍板。”张敬才和黄士鉴等老专家总结,“他不是盲目拍板,往往第一句话就问‘实验数据呢?你们瞒不了我,我是要自己算的!’然后摸出随身的计算尺和公式现场就算。”

在49岁时,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彭士禄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之后他仍然不顾一切地扑在我国核动力事业上。干完核潜艇,他又担纲我国首个核电站的筹备,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生的最后时光,他完全无法进食,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尽管如此,他在和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干部通话时,仍时刻不忘四川山沟“老家”,关心着核动力事业的新进展。

由于核潜艇工作的特殊性,彭士禄这个名字过去鲜有人知。直到1991年4月,中国导弹核潜艇的诞生历程被撰写,彭士禄的事迹才为人知晓。而在这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

上有九天揽月,下有五洋捉鳖。大国重器,国之底气。1970年12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成为继两弹一星后的又一国之重器、国之利器;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今年3月22日,彭士禄走完了96岁的人生,老人留下遗愿,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大海,还要与海洋深处,这位无声的老朋友--核潜艇 永远相伴。


四、团员感悟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中国核动力事业能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一大批像彭士禄院士这样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科技事业的科学家。属牛的彭士禄,他一生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只留下谦虚让明,实事求是,勇于决策,勤于开拓的印记。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弘扬与祖国同行的科学家精神。发扬中国精神、中国梦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