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8期)|【研究生就业...
学在马院(第98期)| 马克思主义学...
职向未来(第137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6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汲取前行智慧,凝聚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本科生2021-2022年度寒假主题诵读活动(二)
2021-12-22 20:20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朗读者

韩嘉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青团员 2021级

思想政治教育一班


二、人物介绍


翟志刚,男,汉族,籍贯黑龙江,祖籍为濮阳清丰县,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三、诵读

他曾入选“神五”、“神六”飞行梯队,两次都与“飞天”失之交臂,但他从不懈怠,决不放弃。在翟志刚坚持不懈的精神下,他终于在2008年九月七日十七小时,他,四十二岁的宇航员翟志刚成功登上了太空,使中国成为了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他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最基本的训练,在翟志刚看来,第一个10年是奋斗的10年,想事不多,就是要飞天,第二个10年才是真正的考验。他说:“神七一夜成名后,我要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稳定下来,扎扎实实地训练,让辉煌变历史,最难。”他做到了。今年55岁的翟志刚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翟志刚说:“最难的不是训练有多难,工作有多难,学习有多难,最难的是如何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用最高的标准和热情十遍百遍地做好。”

宇宙无垠,探索无尽;征程万里,初心如磐。太空,人类梦想的疆土,寥廓而深邃。中华民族对它的向往、攀登、探索,从未停止。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前赴后继。2008年神舟七号成功着陆,翟志刚向全国人民致以太空归来后的第一个军礼。太空和天空只有一字之差,但对人得要求却是天壤之别。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巨大转变,恒亘其间的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翟志刚面对各种高强度的低压低氧、超重耐力、训练等积极的准备着,随时接受祖国的任务,等待为祖国出征的机会。即使在高强度训练状态下,翟志刚依然饱含热情,他说:“我也会累,但我知道训练状态下必须保持一种昂扬的态度。即使训练再加长两个小时,我也同样是那个状态。”航空航天的科研人员们,他们有梦,有爱,有光芒,他们无私,无悔,无止境。建设航天强国的号召,激发着航天员把目光投向更远大的目标。不难想象,太空将出现更多带有五星红旗标志的航天器,不难预测,新时代将会有更多中国航天员的身影出现在星空,为中国的航天梦努力奉献着。


四、团员感悟

伟人之所以卓越超凡,并非完全因为天资聪颖,而因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更因他们从不满足一时的得失,一心追求更伟大的事业。一如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坚持艰苦训练的翟志刚,为梦想坚守,为中国的航天梦而奋斗。得失只是一时句点,怎可概括这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人们常说,时不我待;人们又说,生不逢时。可应明白,我们生活着的时代,便是我们最大的可为;唯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不必为一时得失所束缚,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