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朗读者

邓佳宇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青团员 2021级
思想政治教育一班
二、人物介绍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三、诵读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在1964年率先开展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最先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指出水稻具有杂交优势影响,并提出通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来利用杂种优势的设想。1972年,袁隆平爷爷培育出我国第一个三系杂交水稻——野败不育型“二九南1号A”,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有组合南优二号。1975年袁隆平爷爷及其团队一起攻破了制种关,并且总结经验与教训,同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总设计师和最主要的学术带头人。1996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并投入生产应用。在以他为主的指导下,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已实现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第一、第二目标,现致力于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研究。2017年袁隆平爷爷及其团队培育湘两优900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如果按一个人平均每个月吃20公斤算,这些粮食够一个人吃8年。2020年6月,袁隆平爷爷及其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碱地试种的高寒耐碱水稻成功长了出来。
除了中国,袁隆平在国际社会亦践行着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袁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每当看到朋友有难,就会伸出手来帮助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面对饥饿的非洲,袁隆平曾发下宏愿: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和水稻,提高粮食产量。早在1994年,袁隆平就在湖南杂交水稻中心专门开设国际培训班,亲自教授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截至目前,袁隆平已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其中就有肤色黝黑的非洲学生。
据说袁隆平小时候,曾与家人一同前往炎帝神农洞拜祭,他好奇地问妈妈:神农为何如此受人敬仰?母亲告诉他:“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当年神农氏教给人们种出来的!”母亲的话仿佛给他一生埋下伏笔,袁隆平之所以会投身农业就有了最初的动机。
“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作为饥荒亲历者,袁隆平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饿。袁隆平爷爷的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穿35元的衣服,养活8亿人。


四、团员感悟
历史不会忘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将青春献给平凡的工作岗位。将热血献给祖祖国的建设事业,英雄楷模,是祖国的骄傲,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为社会和谐发展,奉献自己,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大钊先生曾说过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奋斗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有信心并有能力跑出更好的成绩。
同学们热爱祖国才能勇敢担当,志存高远,才能斗志无穷,好好学习,才能有所作为,让我们心中埋下热爱祖国的种子,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在此我特向大家发出建议,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应该践行楷模精神,争担楷模,勇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