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8期)|【研究生就业...
学在马院(第98期)| 马克思主义学...
职向未来(第137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6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星光散落人间,凡人亦是英雄——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清明节寄哀思”活动
2022-04-05 23:26 马克思主义学院 

阵阵春风吹绿,

缕缕春光明心;

祭奠先人怀旧忆,

相思一片起心底;

思念之情留心中,

不忘初心得始终。

新中国成立已有数十年之久,成立过程之艰险无人不知,最后使新中国成功建立必不可缺的是那些默默付出、不畏牺牲的守护者们,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年代。 

在这思念先人的清明节里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本科生

以行动来缅怀这沉痛的历史

也向那些为我们美好未来付出生命的革命先人和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们致敬


忧国忧民,铁肩担义——李大钊

李大钊,一个英雄的名字,一个民族的鬼魂。他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高尚共产主义品质的学者,更是一位推动中华民族解放和国家强盛的伟大战士。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李大钊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为“求得挽救民族、振兴国群之良策”不辞辛劳。“铁肩担道义”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而高尚情操更是“光彩耀后人”。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便关心国家的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李大钊完全继承了这个优良的传统。青年时代开始,李大钊就“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李大钊一生以宣传新思想和革命主张为己任,撰写大量文章来宣传进步思想,捍卫科学真理,以一种科学探索精神紧跟时进步和中国革命发展进程,研究新生事物,接受进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称他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

他的一生,就像一团火,熊熊燃烧,点燃了本身,点燃了战友,也点燃了所有仁人志士爱国的激情。这把火,是真理的火,是梦想的火,是信念的火,在共产党人的手里高擎着,传递着,照亮了前辈们进步的征途,这把火种,也世界的东方生根、开花、结果!陈毅曾用16字高度概括了李大钊的一生,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革命先驱,大节不辱”。在今天,我们共同缅怀先人,称颂先人:铁肩担道义,功勋昭日月;言行炳千秋,光彩耀后人。

——2019级思政一班宁新月

英雄忠魂,精神永存——狼牙山五壮士

他们有的面对敌人的威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有的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有的心中装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有的胸怀人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他们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为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公民。狼牙山五壮士,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达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2020级思政一班姚春淼

赤胆忠心 铁骨柔情——周银海

周银海,1933年生,江苏省靖江市侯河乡(今马桥镇)幸福村人。1940年新四军东进,周银海的家乡获得解放,从而使他有机会入学读书,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乡里成立农抗会和儿童团,周银海高兴地报了名,成为一名儿童团员。从此,他白天上课,晚上到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1947118日清晨,国民党整编第四师对侯河地区进行“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正在准提庵小学开会的乡干部,要他们迅速转移。

为了掩护这些乡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自己却英勇被捕。敌人将周银海押进团部,逼他供出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坚定地说:“我不知道!”。

周银海始终没有屈服。敌人一无所获,刚满14周岁的周银海壮烈牺牲!

周银海忠于革命、忠于党,宁死不屈,将自己可爱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将他的鲜血洒在抚育他成长的中国大地上。人民永远赞扬他,我们永远怀念他!

——2020级思政一班徐梓檬

烈火中永生——邱少云

在朝鲜战场上,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一动不动,任凭火魔肆意吞噬掉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就是著名战斗英雄邱少云。

195210月,正是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时期。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在执行任务时,美军盲目发射的炮弹落在了邱少云的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邱少云烈士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一代代革命先烈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甘愿牺牲。就像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讲的“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而在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他时时刻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和平年代,战火和硝烟虽已褪去,但革命英雄英勇顽强、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毫无畏惧,不怕牺牲。我们要把从英烈身上学到的精神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2020级思政二班靳小睿

碧血丹心,魂映丰碑——徐向前

徐向前,是英雄的传人。他把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注入了官军血脉,面对敌人的威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心中装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顾大局爱国爱民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将激励着我们。作为中国军队的一员,徐向前始终铭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的英雄气焰响彻神州大地,英雄肝胆传遍九州山河。

徐向前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1927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功卓著,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存放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展厅中军衣残片,曾经紧贴过烈士最后的心跳。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徐向前。忠魂不泯,浩气长存。他的一生始终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做贡献,用礼赞壮举诠释了中国军人的铁血忠诚。无论战火纷飞还是和平年代,每一种牺牲都震撼人心、壮怀激烈。我们在今天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纪念烈士,致敬英雄。

——2021级思政一班邵婧

以骨筑魂,以气长歌——叶挺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题记

叶挺,他教导出了开国第一元帅,他带领的独立团被称为‘铁军’,为南昌起义打响了开头一炮,他就是新四军的军长-叶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值得被每一名中国人所铭记,尤其是到了新时代。我们更不应该因为现在美好的生活就忘记了前辈的付出。人民英雄或许无法永恒。但他那面对困难,充满希望;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复兴梦盛于绝壁,新神话写于古国。我擎举民族;复兴大任,我相信,春风十里会再度拂绿神州大地,膏壤沃野会再度沐浴黎明朝阳。崇尚英雄才能成为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让我们奋发向上,以我们现有的身份为祖国日后繁荣昌盛打下坚实的基础。去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1级思政一班韩嘉烨

孤胆英雄,铁骨铮铮——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有这样一句话:“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党和人民,杨靖宇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这些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作为新中国的花朵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做新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2021级思政二班杨静蕊

海空卫士,捍卫国土——王伟

“呼叫81192,山河已无恙,请立即返航”

2001年4月1日,美军一架侦察机进入我国专属经济区上空,王伟奉命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在飞行过程中,美侦察机多次无视警告,为捍卫祖国领空,飞行员王伟驾驶战机与美军侦察机相撞,不幸罹难。“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海空卫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编号81192的战机,再也没能返航。而现如今,一架架新型战鹰翱翔蓝天,巡航守护着他所挚爱的蓝天碧海今天,守卫着祖国的河山。

苟利国家生死以,舍生忘我,不计祸福;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以身许国,不辱使命。肝胆豪情,后世不忘。81192,如今山河无恙,请返航。一颗爱国心,向着初心的太阳,守护着五岳向上的中国,在今天我们致敬烈士,铭记英雄,我们定不会忘记,让英雄精神照亮逐梦征程,在青年向上时代,定走国之强健之路,吾辈当自强自立!

——2021级思政二班高一诺

CCD73

国士无双,先生千古——袁隆平

稻菽千重浪,粒粒皆思念。2021年一位伟大的人民科学家离开了我们,一位属于大地的奋斗者魂归大地,一位受到全中国、全人类尊敬和爱戴的“杂交水稻之父”与世长辞。他就是——袁隆平。“袁隆平”这三个字,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他是真正的耕耘者。

只有那些一心为民,心中装着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人民才会永远记着他。袁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无数人的口粮问题,让亿万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不再为填饱肚子而忍饥挨饿、困苦一生。更让人感动的是,袁老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一劳永逸,享受荣誉待遇,而是继续研究培育出口感更好、产量更高的粮食作物。他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不惧艰辛与失败。因为,他觉得,让人民吃得更饱、吃得更好,就是他人生的使命!他,是为人民而生!

神农再世,几十年育种育苗,挥汗弄泥,九旬犹是种粮汉;院士无双,十多亿远饥远饿,仓丰碗满,百姓长思扛鼎人。这是袁老播种一生的真实写照。袁隆平,这个重如山的名字,将永远铭刻于中国科技史的丰碑上,闪耀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标注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他是真正的无双国士、不朽传奇。此刻,他去了属于他的星星,而我们将永远铭记他。稻香阵阵,感恩斯人。

——2021级思政二班单纤贺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陈祥榕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侯,哪怕山似刀来风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也不能丢,这是高原边防官兵喜爱的一首歌。歌里为祖国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清楚的描述出了战士对国家无畏的爱,让人为之动容。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面对严峻斗争考验,一线官兵越是艰险越向前,生死关头更凛然。

年仅19岁的陈祥榕为保护战友,毅然牺牲在了前线,捍卫着英雄誓死捍卫的国土,肩负着英雄用生命践行的使命,一股“学英雄、当英雄”的热潮涌动喀喇昆仑高原。

家里人知道陈祥榕为国牺牲的壮举后,其母泪眼婆娑问记者:“吾儿勇否?”陈母问勇也成为了当代为国牺牲的解释词语。

当代青年,要一直保持着热爱祖国的热情,保持军人一般坚强的意志,就像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代一代的青年,将这种精神一代一代流传。

——2021级思政二班韩雨汐


雨丝绵绵,

青山寄托着思念;

雨幕渺渺,

鲜花诉说着哀悼;

在和平年代的我们,

永远记得那些变成星星的可爱的人,

星河璀璨,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

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照亮中华民族的漫漫长路。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