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8期)|【研究生就业...
学在马院(第98期)| 马克思主义学...
职向未来(第137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6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战疫新姿态,马院展风采|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徜徉书海享书香”阅读活动(三)
2022-04-07 21:08 马克思主义学院 

疫情当下,社会聚交减少,学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为鼓励学生多读书,与书为友,促使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全院范围内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在我院领导的积极倡导下、各位同学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部于2022年4月3日—4月23日组织开展“徜徉书海享书香”阅读分享活动,本次活动面向2020级、2021级全体本科生,共有14名同学参与。

《乡土中国》读后感

我怀着对社会学极⼤的热情读了这本费的《乡中国》,读罢,感触颇深。正如费老所说,这本书是⼀种尝试,尝试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书从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地缘与血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方面展开叙述,生动全面地展现了乡土中国的面貌。每⼀章都有很多感触,这里将分开阐关于“土”的思考“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诚然,当今社会,城里人习惯用土里土气、土头土脑来藐视乡下⼈,然而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一种质朴的感觉,⼀种返璞归真的踏实和厚重。我们的民族与泥土是分不开的,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土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何尝不该尊重乡土,尊重农民,尊重自己的文化呢?

关于乡土习惯与现代社会“我们大家都是熟⼈,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的着多说吗?”这类话是我们形成的乡土习惯,但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不知道个⼈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信任,而现代社会口说无凭,还要签个字,画押,形成法律。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我想这点体现得很明显,当我们走出那片乡土来到北京这个大城市的时候,我们会有诸多的不适应,我们会爽快的答应别人,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说好了这样却没有照办,不明白为什么不怎么熟悉还要满脸堆笑,因而我们会受骗、会受伤、会被别⼈说成傻,可是,真的是傻吗,只不过我们的乡土习惯已经不适应这个现代社会罢了。

时间的流逝总是在不停记录历史的进程,越过世纪的门槛,回首总结上个百年的中国社会学发展,总会有许多名字让人铭刻在心。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代学⼈的典范,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以求,为建立中国话的社会学倾其一生心力,可谓著作等身,学问深厚;而其代表作《乡土中国》更是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作,至今仍嘉惠后辈学⼈,引领探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质,发掘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书籍,使人充实,给人力量;读书使人灵秀聪慧,令人识趣明礼。此次阅读活动,同学们与经典为伍、遨游书海、开阔眼界,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审美情趣,而且丰厚了人文底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我院学子在疫情期间定能脚踏实地、学思践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经典中收获更加优秀的自己。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