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青春马院(第114期)|民以食为天,...
青春马院(第117期)|雪绽琼花日,...
职向未来(第55期)|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春马院(第111期)|马克思主义学...
学在马院(第39期)|三笔凝丹心,撇...
青春马院(第113期)|继往开来,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本科生线上观看学习龙江社科论坛第233期——“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助力龙江振兴发展”主题论坛
2022-05-05 21:06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共赴二十大召开,引导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明确责任担当,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和思政教育亮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2年5月4日14时组织全体本科生线上参加学习龙江社科论坛第233期——“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助力龙江振兴发展”主题论坛,我院副院长林琳老师、王雅馨老师以及我院研究生董颖在论坛中作主旨发言,我院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论坛活动。


论坛中,我院副院长林琳副教授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贯彻落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进行了阐述。林琳副教授强调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将其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之中,提高思政老师的综合能力。在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在整体推进落实的同时,根据各个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统筹制定红色文化教学目标、编写红色文化教材、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打造红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等方面入手,构建东北抗联红色资源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体系,助力龙江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我院王雅馨博士从智慧树线上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现场教学课程、团体培训课程这四个方面讲述了东北抗联精神课程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强调青年学生要从理论学习、实践考察、现场教学等多渠道学习东北抗联历史,弘扬与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我院研究生董颖从学生角度讲述了“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的要求和必要性,强调了要青年学子要有爱国情怀,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前行力量,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坚定当代青年的初心使命,传承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

硝烟散尽,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通过此次会议,我院学子收获了很多。在会议后,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2019级思政一班

作为牡丹江革命纪念馆中的讲解员一员,我对本次的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助力龙江振兴发展主题论坛的感悟尤为深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精神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而我们的精神的形成则必然要依托于我们的历史,一个没有历史的人注定是没有精神的。东北抗联作为我们历史的重要一部分,它所蕴含的精神恰恰是帮助我们成为一个立体的,一个站在历史基础之上的人。

——2019级思政一班李双庆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范崇高理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从杨清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烈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力量和爱国激情。那一段段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洗礼,构筑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今天,在新时代的方位上,重温这段历史,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业绩弘扬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我们更要珍惜水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通过主题教育,要汲取爱国主义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发挥老党员的余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微薄力量!

——2019级思政一班李会娜

提到抗日战争,最为人们熟知的军队就是八路军、新四军,最为人称道的精神就是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而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精神却鲜为人知,即便是东三省当地群众,也是比较陌生的。作为“龙江四大精神”之首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是广大群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养分和信仰源泉。我们学校本身就坐落于东北,同时也是研究东北抗联精神的基地,基于以上条件,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度学习东北抗联精神,讲好东北抗联精神,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学教学,使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019级思政一班刘家科

2019级思政二班

通过本次线上论坛,我了解到抗联精神蕴含的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伟大抗联精神,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抗联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凝结而成的精神财富,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理应弘扬抗联精神,为龙江的振兴助力。

——2019级思政二班王泽涵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范崇高理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今天,在新时代的方位上,重温这段历史,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事绩,弘扬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我们更要汲取爱国主义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掌握精神实质,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践行,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微薄力量!

——2019级思政二班邢舒妍

东北抗联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纵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史,最清晰的主线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故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段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实现“伟大梦想”中的重要作用。东北抗联将士表现出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当年面对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杨靖宇辞别老母、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儿女,只身一人从河南来到东北抗日;周保中本可以远离东北抗日烽火在苏联学习,可他却来到东北爬冰卧雪、忍饥挨饿、出生入死。冯仲云辞掉待遇优厚的大学教授工作,离开青梅竹马的妻子和4个月大的女儿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这些抗联将士勇赴国难、忠贞报国的壮举,生动诠释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责任感,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

——2019级思政二班历健茹

2020级思政一班

东北抗联在十四年抗战中,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东北抗联精神是激励和鼓舞黑龙江人民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不断激发黑龙江发展的内生动力,对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发挥价值引领和激励导向作用。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团结广大龙江儿女,汇聚形成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2020级思政一班王佳雪

东北抗联艰苦奋斗精神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历久弥新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取胜之道、传家之宝。当年广大抗联将士面对自然环境之苦、后勤给养之苦、情感心理之苦、敌我力量悬殊之苦、长期孤悬敌后之苦,没有退却、没有动摇,克服巨艰万难苦苦坚持。

新时代需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这种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传承抗联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助力龙江发展。

——2020级思政一班马佳雯

战声远去,硝烟散尽,英雄长眠,精神不朽。英雄们的铮铮铁骨是民族的坚实脊梁!他们以生命作引信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曙光,他们以鲜血作彩墨抒写了中华民族的壮丽诗篇。

非常感谢,此次会议,学习抗联精神。立和解放,英勇战斗、不畏牺牲,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数千名抗联指战员血洒疆场,诸多无名烈士英勇殉国,小孤山十二烈士、乌斯浑河八位巾帼,他们名字鲜有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流芳百世,他们的精神万古铭记。

弘扬抗联精神,振奋每个人的内心,将精神传承,更好地推动龙江发展。

——2020级思政一班王宇欣

抗联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形成而成的,它彰显了中华民族追求正义、永不屈服、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要求我们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也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同时,抗联精神告诉我们,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保证。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壮丽人生的基石,也是民族振兴的魂魂,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努力。

——2020级思政二班张玉萍

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东北抗联精神闪耀着穿越时空的光芒,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并践行东北抗联英雄心中有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在应对急难险重挑战中磨炼修养,在实践探索中提升素质,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创新创造的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2020级思政二班赵悦

5月4日14时,为了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助力龙江振兴发展主题论坛在线召开。同时,为进一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和思政教育亮点,根据学校主要指示精神,本院集体参加了这次会议。

通过这次会议,我收获了很多。在今天,我们也应该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业绩,弘扬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通过主题教育,更要汲取爱国主义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0级思政二班姜一楠

2021级思政一班

抗联精神是中华精神的一种体现。抗联英雄团结爱国抗日军民,在没有任何外援,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顽强不屈,惊天地泣鬼神地与日寇浴血奋战长达十余年,有力地干扰破坏了日本军国主义占领中国、“北进”、“南下”战略进程,支援了中国全面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光照千秋的不朽功勋。他们铁骨肝胆,气震山河。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骨肉情谊和从敌强我弱的国情出发的游击战思想,在坚持东北战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中,自然形成了团结所有抗日民众的中坚骨干力量。

——2021级思政一班赵驷扬

东北抗联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段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实现“伟大梦想”中的重要作用。东北抗联将士表现出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因此,我们今天很有必要对照抗联英烈,补足精神之“钙”。只有坚定了理想信念,挺起我们的精神脊梁,才能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完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保障。

——2021级思政一班姜涛

从英烈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力量和爱国激情。在与日寇斗争的岁月中,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肩负共产党人的民族希望和历史责任,推动和领导东北人民走上抗日最前线。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敌人顽强周旋殊死搏斗,狠狠打击侵略者。那一幕幕抛头颅洒热血,吃草根,啃树皮的场景,铭刻在历史悲壮的史诗上。那一段段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洗礼,构筑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核。

今天,在新时代的方位上,重温这段历史,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业绩,弘扬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通过主题教育,要汲取爱国主义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微薄力量!

 ——2021级思政一班孙佳欣

2021级思政二班

此次会议上,解释和强调了东北抗联的坚定追求和使命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东北抗联精神闪耀着穿越时空的光芒,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5月4日也正值青年节,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对我们青年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并践行东北抗联英雄心中有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在应对急难险重挑战中磨炼修养,在实践探索中提升素质,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创新创造的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2021级思政二班杨艺帆

那一幕幕抛头颅洒热血,吃草根,啃树皮的场景,铭刻在历史悲壮的史诗上。那一段段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洗礼,构筑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核。

今天,在新时代的方位上,重温这段历史,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业绩,弘扬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通过主题教育,要汲取爱国主义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发挥老党员的余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微薄力量!

——2021级思政二班李嘉欣

在龙江社科论坛的几位研究东北抗联精神的学者与牡丹江师范学院的老师们的讲解下,我对东北抗联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踏入了东北大地,百姓惨遭蹂躏、生灵涂炭。东北抗日联军在当时国民党军队采取不抵抗的政策退出东北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残酷、复杂的环境下团结一心、驱逐日寇的史实,是一部感人的历史教材。东北抗联精神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不屈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

——2021级思政二班毕艳辉

通过此次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提高了学生对东北抗联精神学习的重视,推动我院学子理论联系实际,将抗联精神入脑入心,汲取爱国主义力量,解放思想,助力龙江振兴发展,在五四青年节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向着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前进,共赴二十大的召开!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