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轮高高挂
银辉满人间
又是一年圆月时
在中国人的朴素情结中
除了过年
便属中秋的团圆意味最浓了
中秋的美妙
在于它深厚的文化与情蕴
源自天象崇拜
演变于上古时代秋夕祭月
中秋节自诞生起
就氤氲在深厚的文化气息之中
经过汉唐宋历代之发展
中秋已成为了
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体

中秋节来源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也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美妙
在于美食的多样
说起最传统最熟悉的
月饼自然是当仁不让
作为大团圆的象征
月饼在明朝时已成为
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中秋节习俗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吃月饼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值此中秋佳节
共祝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
花好月圆、人情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