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8期)|【研究生就业...
学在马院(第98期)| 马克思主义学...
职向未来(第137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6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弘党员精神,凝前行光芒|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习榜样精神,讲好党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
2023-01-09 18:08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宣讲人介绍

单纤贺

共青团员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

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人物简介

吴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青海民族大学“首席科学家”、“双聘院士”、“终身教授”。曾任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研究员、教授,也是“七一勋章”获得者。202233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朗读

吴天一扎根青藏高原60多年,是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吴天一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学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吴天一所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接纳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并于2005年在国际上统一应用,这也是首个以我国地点命名的国际诊断标准;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订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14万名铁路建设工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4年,无一人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对保证五年14万筑路大军零死亡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家都称他为“生命的保护神”。

1958年,23岁的吴天一和妻子响应国家号召建设青海。当时来青海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吴天一发现这些建设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慌、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有的甚至因此死亡。作为一名内科军医,吴天一迫切地想要医治好这些有病痛的高原建设者。然而,当时高原病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尚属空白。吴天一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研究,他认为这是一种高寒低氧环境的特发性疾病,但具体病因及相关对策还需进一步研究。这一研究,就是60多年。60多年来吴天一用一次次的实际行动、一项项的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搭建起中国高原医学研究的基础框架。吴天一的执着坚守,让中国高原医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79年至1992年,吴天一主持了历时10余年、覆盖10万人的高原病大调查,到过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大部分高海拔乡镇牧区。每到一个地方,吴天一就问哪里的海拔最高。在他看来,高原医学研究必须要去高、偏、远的地方,不落下一户一人,才能准确掌握疾病分布情况和患病因素。60多年来,吴天一及其科研团队推动我国高原医学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用漫长艰辛的奋斗历程,向世人展现出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吴天一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名字,深深地烙在青藏高原各族群众心中。

团员感悟

吴天一院士为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榜样作用。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他对高原医学研究的执着和坚持,是他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是他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初心和使命。正如吴天一院士所说,年轻一代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和国家,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有很多机会做出贡献,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机会。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向吴天一院士学习,学习吴天一院士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险的工作精神、苏武牧羊的坚守精神,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积极投身于祖国的伟大事业,争做时代的攀登者和奋斗者!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