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8期)|【研究生就业...
学在马院(第98期)| 马克思主义学...
职向未来(第137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6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学习红色精神,争做进步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观看黑龙江优秀精神网络思政大课活动
2023-03-18 22:29 马克思主义学院 

英雄业绩垂千古,世代承传百感恩。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热情,激励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同学们观看龙江高校“开学第一课”——黑龙江优秀精神网络思政大课活动,我院全体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和北大荒精神,深刻领会到其内涵实质和时代魅力,同学们感触颇深,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范崇高理想品格,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从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烈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力量和爱国激情。在与日寇斗争的岁月中,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肩负共产党人的民族希望和历史责任,推动和领导东北人民走上抗日最前线。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敌人顽强周旋殊死搏斗,狠狠打击侵略者。那一幕幕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铭刻在历史悲壮的史诗上。那一段段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洗礼,构筑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核。

——2001班王政德

东北抗联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纵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史,横亘期间最清晰的主线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故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段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实现“伟大梦想”中的重要作用。东北抗联将士表现出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这些将士们勇赴国难、忠贞报国的壮举,生动诠释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责任感,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

——2002班盖哲浩

今天我观看了黑龙江优秀精神网络思政大课,我收获良多,在我们龙江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英雄豪杰,组成了我们悠长的精神谱系中的一环,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深刻印入了我们心中,其中我对抗联精神感触非常深刻,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誓死抵御外族入侵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条件下的升华,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路上,重新学习这段历史,缅怀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弘扬历史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我们更要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现如今的我们应该有爱国的情怀,汲取实现中国梦前进的力量,要有坚强不屈的强大意志和坚定当代精神的初心和使命,凝聚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前进。

——2101班邵静

我参与了学院于3月17日组织观看的龙江高校“开学第一课”活动,观看后我感触颇深。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也是我们无尽的力量源泉。东北抗联精袖闪耀着穿越时空的光芒,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并践行东北抗联英雄心中有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在应对急难险重挑战中磨炼修养,在实践探索中提升素质,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创新创造的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2102班单纤贺

今天我观看了龙江开学第一课的直播,直播中三位老师分别讲述了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北大荒精神。这次直播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悟。

北大荒精神,是在黑龙江垦区极其艰苦的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乃至鲜血、生命培育和锤炼的。在莽莽黑土地上,农垦战士们以不畏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强国富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创造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奇迹。历史不能忘却,精神永远继承。前辈们的精神和伟绩必将永远地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鼓舞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2201班丁美旭

舍家捐躯众人敬,激励后生报国门。通过本次活动,我院学子理解了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的深刻含义,学习到了英雄们爱国、奉献、奋斗的优良品德。希望我院学子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保持着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