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8期)|【研究生就业...
学在马院(第98期)| 马克思主义学...
职向未来(第137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6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微思政课 | 今天,致敬屠呦呦!
2023-04-26 21:43 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天(4月26日)

是第16个“全国疟疾日”

疟疾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疾病之一

从谈“疟”色变到实现无疟疾

中国的消除疟疾之路

离不开青蒿素

以及它的发现者屠呦呦

上世纪六十年代,恶性疟疾横行

1969年

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急受命

带领科研团队整理典籍、走访名医

200多种中草药

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反复摸索

191次实验才获得成功

屠呦呦和团队终于研制出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

青蒿素类抗疟药

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

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

青蒿素在全世界

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20世纪50年代,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一起研究中药

2015年

屠呦呦凭借

“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

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

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

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

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60多年来

屠呦呦从未停止中医药研究实践

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复方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还走出国门,最终影响世界

她曾说:

“祖国需要我,我义无反顾”

2020年

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2021年6月30日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

中国疟疾感染病例

1940年代的3000万减少至0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向屠呦呦致敬!

向全体科研工作者致敬!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微信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北京大学等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