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12月,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其主要专业依托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专业。1964年学校成立政治理论教育组,负责全校政治课程,1973年政治理论教育组开始筹建政治系,1974年政治系独立并开始招生,同时政治理论教育组更名为马列教研室,政治系和马列教研室同属学校独立的两个二级机构。2005 年,学校将马列教研室和政法系合并,而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经历了政法系、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名称的变化。2005年12 月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1个学科教学(思政方向)的教育硕士点,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校友会2019中国一流学科排名中省内排名第七、全国排名进入140,进入前38%,为三星级学科。学院现由思想政治教育系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研究生思政课教研部等一系七部构成。承担全校本科、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本科专业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教学(思政)等硕士的人才培养。学院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市级重点学科、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黑龙江省东北抗联研究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蔡丽华名师工作室。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优化、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的师资队伍。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师德标兵2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最美教师提名1人,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牡丹江市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牡丹江市五一劳动奖章教师1人。学院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辍于科学研究,2015年来学科获批省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近40项;省级教学科研奖励 9项;在国家级和省级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1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各种教材12余部。
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思政课教师为导向”,通过夯实专业基础、强化精品课程、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的从师技能训练,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考取率年均为25%,就业率90%左右。多名学生考取了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活跃在祖国的各行各业,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外交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的近百人;在地、市、县级教育领导岗位上担任领导干部的百余人;多人被评为国家、省级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