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8期)|【研究生就业...
学在马院(第98期)| 马克思主义学...
职向未来(第137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6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青马学堂(第4期)|习近平:“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2023-06-12 21:52 马克思主义学院 

5月1日,又一个国际劳动节,亿万劳动者迎来自己的节日。“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习近平总书记热爱劳动、关心劳动者,始终保持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他都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倡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2019年8月21日,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考察中,他拿起一把开沟犁,参与到治沙劳动中。

在甘肃古浪八步沙林场,开沟犁是林场职工再熟悉不过的一件农具——40多年来,他们用它挖沟槽、埋麦草,防风固沙。2019年8月,林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治沙人”。专程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拿起一把开沟犁,不一会儿,就在沙地上开出一道两米多长的直沟。“当时总书记和我们一起参加劳动,我一看总书记是干活的老把式。”林场职工回忆说。

岁月更替,本色依旧。

△1973年,习近平和北京知青在陕西延川县的合影。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的梁家河插队。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回忆道:“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1982年冬,习近平为正定县劳模颁奖。

在河北正定,到乡村考察时赶上乡亲们锄地、间苗,习近平拿起锄头、撸起袖子就跟乡亲们一起干起来,手法和老农一样熟练;在福建,他在田间地垄同群众一起劳作,在闽侯参加闽江下游防洪堤加固工程的劳动……

这组照片,定格了习近平的劳动瞬间——

一张是1989年,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习近平带领地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镜头里,他肩扛锄头,意气风发走在田埂上。

一张是30年后,2019年,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照片中,他扛着铁锹,大步走向植树地点。

一支铁锹培新土,一把锄头映初心。正如他在一次讲话中说的那样,“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2021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再回陕北。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回顾厚重的革命历史,总书记说:“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

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来不变的坚持——“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200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浙江长兴县长广煤矿井下看望慰问煤矿工人。

2005年1月26日,正值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赴长兴县长广煤矿调研。

习近平来到七号矿和查扉矿,第一件事就是慰问困难职工,随后提出要下井看望矿工。

随行人员怕下矿井有风险,劝他不要下去。但习近平牵挂着井下工人,坚持要下井看望。

一行人换上矿工服,戴上安全帽和矿灯,乘罐笼来到离地面920多米深的井底。井洞里,巷道高低不平,身材高大的习近平,弓背弯腰走了1500多米。深井之下留下了省委书记与煤矿工人在一起的难忘镜头。

这样温暖的记忆,留在了许多劳动者的心里。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施工工地看望来自河南的钢筋工范勇一家。

2013年,也是一个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铁十四局北京地铁8号线施工工地,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钢筋工范勇的妻子和女儿恰好来了北京。总书记特意叮嘱:“来一趟不容易,看看北京的景点,好好团聚一下。”

看到范勇6岁的女儿,总书记送给她一个粉色的书包,还俯下身子,掬着她的脸颊,大朋友小朋友相视而笑……

这是所有“快递小哥”的暖心回忆——2019年2月,农历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时,在一个快递服务点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总书记说,“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

这是无数一线工人的奋进动力——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看望北海市铁山港公用码头现场作业的工人。总书记同他们亲切握手,勉励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树立和展示当代工人阶级良好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广大劳动者,一次次走到劳动人民中间,鼓励大家“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我是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1950年,那时我才21岁。我为什么当劳动模范?我的梦想就是建设北大仓,现在这个梦基本实现了。”

说这话的是时年84岁的梁军,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第三套人民币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听了梁军老人的发言,总书记感动地说:“你的事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知道。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你是很了不起。”

“了不起”,质朴的三个字,透出总书记对劳动模范的尊崇之情。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这是对全国所有劳动模范、广大劳动者的真诚礼赞,更是对全体中华儿女的殷殷期待。

从劳动人民中间走来的习近平不仅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更关切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我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领域立法逐渐完善……更加规范、更为全面、更高水平的劳动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新征程上,亿万中国人民正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范畴;劳动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劳动节到来之际,同学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提出的重要论述。对此同学们感受颇深,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来与大家一同感悟劳动的意义、奋斗的精彩。

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下基层慰问劳动者,让我明白了是劳动创造了一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字样,应该永远牢记我们心中。劳动是体现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重要标志。勤劳的人再穷,也会有富裕的一天;懒惰的人再富,也会有贫穷的一天。劳动似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只要好好运用就能穿透世上一切坚硬的东西。劳动是最伟大的,因此我们应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开辟自己的一条辉煌人生路吧!

——研究生 余佳丽

通过阅读我们的根扎在人民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劳动的意义非常重要,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以劳动经历启示青年朋友们一定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足迹,脚踏实地,干在实处,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放飞青春梦想!

——研究生 范丽影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习总书记自青年时期以来就重视扎根劳动人民,他对劳动人民有最深切的尊重与爱。从黄土地上的村支书,到泱泱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劳动者本色,始终保持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每年习总书记总会抽时间到基层去,慰问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者的关心关怀,对劳模精神的尊崇礼赞,必将激励亿万人民奋发进取,在新的征程上依靠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研究生 承梦云

关于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劳动是最光荣的事业,是一种崇高和伟大的理想,劳动者要有崇高的理想,有崇高的道德,有崇高的艺术,这都是劳动成果的基础。在劳动中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而这些是在课本中无法学习到的。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进取参加劳动,弘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将这份美德传承下去,彰显我们青年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

——21级思政一班 韩嘉烨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也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21级思政二班 赵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感悟到了“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辛勤劳作中感受到了“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都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身作则,向我们传递劳动的重要性,这就使我们认识到我们身为当代的大学生要在劳动中达成理想、实现价值。因此,通过劳动,我们将会把个人理想与价值的成就汇聚起发展涓滴,以成国家之大、民族之兴、未来之明。我们将会谨记:劳以成己,动以兴国。投入劳动而驰骋千年复兴之理想,携手终将铸造乾坤于东方,看我少年之中国,磅礴于大潮之泱泱。

——22级思政一班 刘佳鑫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