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8期)|【研究生就业...
学在马院(第98期)| 马克思主义学...
职向未来(第137期)|【研究生就业...
职向未来(第136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红色品读(第8期)|《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
2023-07-25 18:2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品味红色经典,感受红色情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也是凝结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精华

优秀的作品总能鼓舞人心

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

重温红色经典,汲取奋斗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学习红色文化

《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

章剑华

书籍简介:《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聚焦大变局中的中国江苏吴江开弦弓村(即费孝通《江村经济》中的江村),以费达生、费孝通姐弟在开弦弓村所进行的技术革新、小康实践、社会观察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开弦弓村几代人为实现小康理想经历的艰难曲折和进行的顽强拼搏。

作者简介:章剑华,江苏省文联主席,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江苏省委省政府曾为其记个人一等功,授予紫金文化奖章。先后出版《想法》、《文化时空》《微思录》、《故宫三部曲》、《大江之上》、《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等个人专著12部。

优质观点:该作品在讲述小康故事中深化民生理念,突出共同富裕思想,指出:开弦弓村的小康之路,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共同富裕之路。费达生最早在这里办缫丝厂时,采用的是“合作社”形式。这一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融入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时代,创造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相互呼应,两种模式都体现出各自的优势和活力。“江村经济”一直就有“苏南模式”的特点,内含共同富裕的基因;在当代,开弦弓村实现全面小康,充分展现出共同富裕理念的强大优势。

我院同学在学习过本书所表达的思想后,受益颇深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所感所悟:

小康是一种美好社会的象征,几千年来,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为了民族复兴,为了小康大梦,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奋斗,其坎坷,其曲折,其艰苦、其牺牲,其成就、其辉煌,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多少仁人志士矢志不渝,前赴后继,创造了多少人间奇迹!多少人间奇迹铺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聚焦长江边上一座著名小村——开弦弓村,这里能够很好的反应出中国小康之路百年的发展变化。一个世纪的跌宕起伏,一座村庄的百年历程。开弦弓村的小康之路,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共同富裕之路。书中,费达生最早在这里办缫丝厂时,采用的是“合作社”形式。这一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后融入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时代,创造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相互呼应,两种模式都体现出各自的优势和活力。“江村经济”一直就有“苏南模式”的特点,内含共同富裕的基因。

本书在讲述小康故事中深化了民生理念,突出了共同富裕思想,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开弦弓村的小康之路,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共同富裕之路。而开弦弓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充分展现出了共同富裕理念的强大优势。今天,小康社会已经不再是梦想,新时代,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取得新进展,我们身为新时代青年,也要不断为之努力奋斗。

——研究生 于明珠

《世纪江村》的思想深邃。作者放眼世界,纵观世纪,窥一村而知全国,写百年而通变迁。描写人物,取材立意,臧否得失,皆取历史视角。从古代先民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原始梦想,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不寒不饥,还有钱花”的基本小康,到邓小平的小康构想,到新时代高质量的全面小康,作者把几千年来小康的历史脉络和递进关系梳理出来,以此为主线、为主题,夹叙夹议,议论风生,发人深省。

自党的十五大以来,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一条小康之路在人们的心中逐渐地描绘起来,华夏大地富强安康的宏伟蓝图在眼前渐渐明晰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时代,各地政府进一步推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惠民的新政策。小康已经不再是设想而是现实。新世纪的朝歌正在唱响!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创造了当今强大的中国。不忘历史,继续前行。让我们携起手来创造一个“和谐社会、全民小康”的中国。让每一个贫穷、困难的人都走上小康之路,都拥有幸福的生活!小康之路,复兴之路,我们在路上!

——2022级思政一班 冯雨婷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红色经典读物

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其朴实的话语

典藏着我们党的历史文化

让我们在阅读中

坚定理想、增长经验

激扬起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

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