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41期)|【研究生就业...
红色品读(第23期)|《为什么是中国...
职向未来(第140期)|【研究生就业...
青马学堂(第57期)| 人不负青山,...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汲取前行智慧,凝聚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本科生2021-2022年度寒假主题诵读活动(十七)
2022-01-22 17:2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朗读者

靳小睿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青团员 2020

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二、人物介绍

申纪兰,女,汉族,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申纪兰1946年10月参加工作,1953年8月入党。历任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副主任、中共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妇联第二至四届执行委员。

1954年,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宪法。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申纪兰“共和国勋章”。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三、朗诵

今日西沟,满山是树。确切的数据是,3万多亩宜林荒山,已经栽了26700多亩树。申纪兰喜欢遥望那郁郁葱葱的森林、那绿油油的山。“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无土光石头,谁干也发愁”,申纪兰经常引用这句话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沟。那时,西沟遭受过一次洪水,耕地被冲毁。留不住山上的树,就守不住沟里的地。西沟从那时开始绿化荒山,年轻的申纪兰爬摸滚打在西沟四周的山山岭岭上。小花背是西沟村众多山梁中最陡峭的一座,申纪兰带着妇女在这里忙活一年,种下300多亩松树苗。第二年春天上山一看,树苗全部干枯,走一圈下来,只有一两棵成活。正当大家丧气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达对她们说,“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凭着这种坚韧,几十年来,申纪兰和几代西沟人在四周荒山上栽了阴坡栽阳坡,连箩筐大的一块平地也不放过。

2001年,为奖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突出贡献而设立的第一届母亲河奖”,颁给发展林业有贡献的申纪兰,奖金2万元。这一年,西沟村打机井解决用水困难。申纪兰把钱全部拿出来,一分不剩。村干部说,“咱西沟打井,还没有穷到要用劳模‘卖奖章’的钱”。但是,申纪兰还是坚持把钱捐了出来。后来,有一位年轻人问她,当年2万元相当于几个人一年工资呢,咋就那样舍得?申纪兰回答:“西沟人谁没有上山种过树啊!是我代表西沟人去领的奖。我要是要了,黑夜就睡不安生了。”

申纪兰多年都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平房里。 邻家翻盖新居,两家共有一堵山墙,她也只好翻盖自家房子。村干部让她上山看看,哪棵树合适做檩条,就砍回来。他们说,“你栽了一辈子树,用几棵应该”。申纪兰坚定地回答:“我不去瞧,也不许你们给我砍。群众盖房需要几棵,可以去砍;干部不能砍。干部一砍就乱了。那些树,都是李顺达带领我们栽的,老李看不见了,我看着呢。”

申纪兰对于这片山和林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感情。听到获“共和国勋章”的消息,朝夕相处7年、在她身边工作的张娟第一次看见老人流泪。她们来到村里一处平台上,申纪兰指着远处的松林,喃喃地说,“你瞧,那树长得多好”。


四、团员感悟

申纪兰说:“我是人民代表,就一定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的利益。”申纪兰时刻把人民的生活装在心里。她身不离西沟,手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几十年总是身先士卒,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与人民共甘共苦。她淡泊名利,生活简朴,永远保持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与爱戴。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几十年来对待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待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在她的带领下,西沟人战天斗地,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创造了人间奇迹。只有时时处处心里装着人民群众,不忘记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申纪兰虽然身处高官,但没有忘记过父老乡亲,只要对群众有利的事情,不管多么微小,都要去做一做,不懈的努力为群众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拥有心系人民的情怀、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淡泊名利的奉献意识、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及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以申纪兰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之中。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