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朗读者

张鑫茹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青团员 2020级
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二、人物介绍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白洋教学点教师。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2017年2月8日,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2021年11月,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三、朗诵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她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四、团员感悟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价值,支月英同志让我明白什么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不忘初心坚持自我,她用她柔弱的臂膀托起山里孩子的希望,让孩子们明白山那边的是个大千世界。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她把她的美好青春献给了她所热爱的人民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支月英同志用她无限的温情和博大的胸怀,诠释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贞不渝。她是新时代优秀党员的代表,是我们成长的榜样。
作为青年团员的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积极学习支月英同志的精神,增强责任意识,勇担历史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培养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奋斗精神。同时,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会积极汲取榜样的力量,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用心教书,忠诚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