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
为彰显学生的青春使命担当,在家乡建设中长才干、作贡献,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2年寒假开展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院2020级、2021级本科生参加,在学院的支持和引导下,54名本科生共分为三组,每组选择两个活动主题,于家乡开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第一小组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直播互动与线下深入访谈、问卷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主题为“专业联动,访问调查”活动,切实调研乡村基础教育现状和教师研究课题,为学校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研究提供最新数据,为探索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路径贡献力量。






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并对乡村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3)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实际;
二、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政府需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要想把教育搞好,不能说空话,最重要的支持还是政府的经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了才能够配备齐全的实施,现在国家也进行了义务教育薄改。当地财政要采取得力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国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政策、和法规,这样才能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现状。
(2)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愿意扎根农村的教师才是根本。老师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建设好强大的师资,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农村教育基础,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3)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教育要不断的向前发展,必须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是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资源,才能走出教育的本本框框,能更好的改革创新教育体制。
情系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学生切实了解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在实践中形成更加全面正确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学生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我院学子在未来将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于时代激流中服务星河灿烂的未来乡村教育,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百年征程路,青春正当红。我院积极开展的大学生寒假“返家乡”实践活动得到圆满结束。此次活动的圆满开展,学生们亲身投入到乡土之中,在实际行动中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加深了马院学子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让振兴乡村在广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使学生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期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学生们奋发有为,努力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用我们的双手共创家乡美好的明天!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两个月的假期社会实践虽已画上句号,
但逐梦之旅才刚刚起航;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
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
奋斗正青春,青春不散场!
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