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刘瑞莹
----记志愿服务
今年的冬天,有点冷。
本应喜气洋洋的春节,冷冷清清;本应热热闹闹的大街小巷,人迹寥寥;本应满怀期待,兴奋激动的内心,却充斥着紧张与不安。
2022年1月9日,当我还沉浸在2021年逝去的伤感与2022年到来的喜悦之际,天津疫情突然爆发,虽然新冠病毒持续了近两年,但是突然来到身边,如此近的距离,让我惶恐,不安,紧张,害怕,各种各样负面的情绪不断向我袭来。很快,我镇定情绪,心中的想法油然而生: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心怀对家乡的热爱与信任,不能坐以待毙,我要行动起来。
2022年1月10日我所在的区进行第一轮核算筛查,听到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名,投身到志愿者的队伍中,为我的家乡发一份光,增一丝热。因为疫情来的突然。大家都措手不及,没有一点准备,没有一点过渡的时间。大家都在茫然中摸索,慢慢适应防疫的流程。每个投身其中的志愿者都有一个信念:不能茫然,更不能停下!作为志愿者,我被安排到“身份验证”的岗位上。我穿好防护服,快速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座位前,熟悉流程后,帮助各式各样的人,进行身份认证。他们其中有满头银发,步履蹒跚的老人,有天真烂漫的孩子,有操着外地口音的打工人,也有像我一样,眼眸满是希望的年轻人。尽管天气寒冷,双手已经冰凉,可是看到人群中满是信任表情,手中的动作更加麻利起来。打开系统,一张张身份证的扫过,扫过的不仅是信息,还有大家对我的感谢,家乡对我的信任。耳边时不时有感谢、支持的话传出,听着大家的暖心话语,我的心仿佛有一束暖阳悄然而至。这个冬天似乎有点冷,但似乎满是温情。
志愿者们来回走动着,虽然不清楚,他们是哪个孩子的父亲,是哪个老人的女儿,又或是哪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但是,透过厚厚的防护服,从坚定和充满希望的眼神中,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从清晨一直忙碌到半晚,第一次大筛虽然大家都不熟练,但总算圆满完成任务。接下来是不断进行的二筛,三筛,四筛。其中的间隔只有几天,大家的身体也都在不断透支着,可大家没有喊过一次苦,叫过一次累。
身边有的老人总会问,你们干一天,给你们多少钱啊?一顿盒饭。要问我们图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也许就是看到人群中那弯弯一笑的双眸,也许就是想从小看的抗日战争片段中惨绝人寰的景象不再出现,也许就是为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也许真的就是我们这群没受过苦的孩子,在老师的口中懂得了家国一体。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没有一个人掉队,大家众志成城,齐心抗疫。
随着经验的增加,大家所用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动作一次比一次熟练。这就是中国力量,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的家国情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有召,召必胜,战必胜。一声令下,一呼百应。
其实这里的志愿者大多是和我一样的00后,是曾经比90后还让人不看好的一代。许多人说,这群00后出生在蜜罐里,哪里吃过苦,哪里能受得了苦,哪里又能靠得住。诚言,我们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中的孩子;诚言,我们生在了一个大好的时代;诚言,我们有时会因年轻而荒唐。但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过呢?什么叫做青春无悔,青春无悔就是一群有朝气的年轻人因为有着炙热的青春,因为有着心中的信念,因为有着家国情怀,无所畏惧的向往前冲。
这个冬天虽然有点冷,但有着这样一群和我一样大的孩子,因为心中的一个信念: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能摘下口罩,共同呼吸的信念,一起战斗着,我就感到满腔热血。防护服虽厚,这个冬天虽冷,但大家都有着一股冲劲,一股年轻的冲劲,这股冲劲好像将这个冬天温暖的不再那么冷了。
疫情仍在蔓延,我们应当明确,隔离病毒并非隔离爱,防控疫情并非防控遭受疫情围困的同胞,越是强敌当前越需要凝心聚力,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展现人文关怀,用爱与勇气直面困难,用信心与责任共克时艰,携手谋良策,人人尽本分,摒弃偏见,拒绝冷漠,我们才能更快攻克病毒,打赢这场硬仗!
这个冬天似乎有点冷,但似乎满是温情。
青春正飞扬,青年敢担当——刘春雨
首先我很荣幸能成为一名志愿者。
有人说,志愿者,选择温暖城市,那么我愿所有的病痛都会被这温暖治愈。
在寒假期间,我报名参加了穆棱市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一方面,我参加志愿者的原因是希望能够帮到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同时我认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为家乡和社会尽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家乡社会青年志愿者的影响,觉得他们在做一些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对志愿者工作的认识其实并不多,参加的时间也比较短,虽然我了解的不多,但我相信随着参加次数的不断增多,我对志愿者这个岗位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此外,也希望通过参加不同的岗位,能够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也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在加入穆棱市青年志愿者后,我参加了穆棱市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开展的【百日攻坚】[全民戴口罩,防疫我先行]志愿宣传活动倡议行动。从1月1日的早上开始,我们大家在公安局门口集合,以此为中心向四条主街道进行巡视。我很荣幸的被分到了最繁忙的街道,带好袖标,穿好制服,便开始了那天的志愿服务。看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家无论在做些什么,都将口罩牢牢地戴在脸上,碰到身穿志愿者服装的我们,还会时不时的对我们说句辛苦了。我们在街道、商铺等地方反复巡视,对于那些没有佩戴口罩的群众进行提醒、督促、劝导他们科学佩戴口罩。
志愿服务期间最难忘的时刻是在我市举行全民做核酸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加入志愿工作中。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服务,但与以往不同,过去大多数都是在固定街区街道,因为疫情原因,接触的人都比较少,但这次是面向小区、面向整个社区,年长到七八十岁,年幼到四五岁,面对巨大的的年龄差距,在没开始前,心中难免有些忐忑。我拿着喇叭在小区内组织居民排队做核酸,提醒大家:“保持安全距离一米,正确佩戴口罩,提前出示健康码或身份证”。比起疲惫,更多的是欣慰。虽然大家对这频繁的核酸检测很无奈,但是每一位都会积极配合,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很庆幸一天下来,没有无理取闹的人,也没有不积极配合的人。青年人会帮助老人,家长会教育好孩子。爱和希望比疫情更加能延续。
志愿者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表达对青年的殷切希望:“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青年正是人生中最应该奋斗的年华,作为青年的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本着志愿者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不断鞭策自己,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贡献。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许打破了我们很多的计划,我想,虽脚下有沟壑,但相信他日之我,必将重振山河。我相信不久后的将来,疫情得以结束,万家灯火齐明,阖家团圆,幸福安康。愿山川异域,风月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