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能力训练,又称微格教学,它是整个师范教育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重要桥梁。这种训练为高校师范生提供了由知识储备到付诸实践的条件,学生通过备课、写教案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为响应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打磨和提升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推进我院师范生技能素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教学成果交流,培育高质量师范生。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2020级本科生微格教学活动。
本期将推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0级二班张慧玲同学的微格教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个人介绍

张慧玲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0级二班
微格教学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陈毅淮海战役的事例和毛泽东与习近平的名言。
事例一: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事例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事例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并让同学们思考一下以上观点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都强调了人民群众。那么什么是人民群众呢?人民群众发挥了什么作用?让我们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生活动:
学生们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他们都讲述了人民群众,都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将教材翻到66页。
设计意图:
通过名言警句导入本课,既贴合本课所讲内容,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思考、感悟,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引发学生对人民群众作用的思考,并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教授
教师活动:
环节一:人民群众的含义
1.讲授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环节二:人民群众的地位
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又是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呢?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因为,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而在认识论当中,我们学会实践最基本的形式是生产实践。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所以说人民群众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环节三:人民群众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具体的情境来看看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说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呢?
1.首先,第一个情境是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一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陈独秀他一走进火锅店看到的是车夫工人们喝酒划拳吃肉,一个非常热闹的场景,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这个片段中人们吃得、穿的、用的都是怎么来的呢。请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通过这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农业、饲养业、纺织业等。其实,这些都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
观看,人们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创造出的成就,种稻子、缝制衣服和高楼大厦。
在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是他们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保障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同学观看港珠澳大桥的。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还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
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积累和传递生产经验。他们的生产工具也会不断地被改进和发明出来。因此,生产力会不断提高,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所以说,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通过第一个情境,我们了解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们群众在基本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也会创造精神财富。
这也是觉醒年代中的一个片段。这是鲁迅先生在写完狂人日记之后众人围读的一个场面。其中,陈独秀先生显得格外激动,他说:“他从字缝里看出两个字来,这两个字是吃人。”那么,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暗含“吃人”实质的狂人日记,它的内容是来自于哪里?人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又发挥着什么作用呢?
鲁迅先生以此作为源泉创作了狂人日记这一社会精神财富。所以我们可以说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我们刚才学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只能使用竹简来书写,很不方便,并且书写内容有限。后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普通人也能用得起纸了,推动了知识的传播。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创造,可以在手机上记录,不再拘泥于纸张了。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像这样创造精神财富的一个过程是离不开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条件的。因此,人民群众的实践同样也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通过第二个情境我们了解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在创造精神财富的过程中也会推动社会的变革。这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在去上海的途中看到风餐露宿的穷苦百姓,于是,决心建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那我们知道,在这之后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好,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当时,使我们的国家从黑暗腐朽中脱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驱动力量是什么?
这些同学应该是非常仔细的看到了这片段中的一些台词。他说要建立一个可以把中国引向光明,让中国人能够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政党。那么,中国共产党又是依靠什么力量使我们的国家从黑暗腐朽中脱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呢?没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直在强调的人民群众。
大家看。第一个事件是五四运动。大家都知道,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的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同时也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第二个事件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提前并且超额完成。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个转变。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社会变革中人民群众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归纳一下,其实在任何时期人民群众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再继续来看几幅图,俄国十月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巴黎公社起义都是通过革命的方式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所以说,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比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实践,就大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所以说,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学生活动:
跟随老师讲解,看教材67页的相关链接部分。
同学回答:吃的蔬菜是农民种出来的,牛羊肉呢应该是通过饲养,然后通过宰杀,最后再送到这个火锅店进行售卖。那穿在身上的衣服是工人纺织出来的。用的锅碗瓢盆也是在相应的产业链中生产出来的。
同学交流回答: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他们创造了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学生回答: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是来自于鲁迅先生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现实的观察。也就是鲁迅先生看到了当时人民生活实践存在一个黑暗性、封建性、腐朽性。
同学回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同学回答:人民群众。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案例,切合实际,引起学生认同感,引导学生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同学们,本目我们围绕人民群众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民群众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其中最为重点地讲解了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同学们,那么作为人民群众的你们,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呢?习总书记曾说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也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设计意图:
这种小结方式由点及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也符合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作业设计
影片大国工匠讲述一群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他们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利用今天数学思考一下大国工匠的成长体现的哲理有哪些?
板书设计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人民群众的地位:
3、人民群众的作用:
1)、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教学后记
1、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材料选取合理。我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更好的吸引学生,促进核心素养的达成。
2、但是由于自身经验过少,课堂实践没有达到教学预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估计过高,导致理解不够深入。
3、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选取时机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我会更加注重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艺术家。通过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我院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教学素养,增强了师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教学活动的综合设计能力。未来的路还很长,相信我院学子一定会将本次活动中的所学、所思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带着对教师的崇敬与追求,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绘出美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