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
职向未来(第141期)|【研究生就业...
红色品读(第23期)|《为什么是中国...
职向未来(第140期)|【研究生就业...
青马学堂(第57期)| 人不负青山,...
职向未来(第139期)|【研究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青马学堂(第18期)|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3-07-08 16:59 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时间会消散,但中华文化仍然保持着那可以触摸到的温度,以及震颤人心的力量。让文化成为一种力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正当时。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的重要讲话中,亦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化的金句。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马院学子对于该讲话的感悟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让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学习中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研究生 柳倩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漫长的文化发展中,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了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独特的突出的特征,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在新时代,只有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智慧,在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研究生 刘玉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他的讲话中提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大同理念、自强精神等优秀基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巩固、拓展、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它强大的生命力,为创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文化资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秉持“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和而不同”的共处原则,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结合现实国情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研究生 王鑫

中华文明,是源远流长的,它充满了深厚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外延。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继承和发扬这种文明,汲取它的精髓,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总之,“发扬中华文明”,就是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现代社会里寻找新方法、新模式和新途径。无论是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还是精神文化,我们都应该持续不断地发扬光大,并把这个遗产传给下一代。因为只有这样,中国人才能真正走向强盛与复兴!

——21级思政一班 田爽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强大的祖国能在五千年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我想,应该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进土里,深深地烙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里,因为这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心底涌动的力量。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也许,我们还在平凡的窗口上舞动青春;也许,我们还在题海战术里挑战困苦;也许,我们还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岁月……但莫忘初心、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我们要秉持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携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谱写历史新篇!

——21级思政二班 袁蕾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虽然历史上先后出现了数十种文明形态,诸如米诺斯文明、苏美尔文明、玛雅文明等,但这些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或衰落、或消失、或融入其他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延绵五千多年没有断层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没有断层的原因,就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始至终都富有活力和生命力,成功地应对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挑战,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使中华民族可以屹立在世界之林。

——22级思政一班 刘博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公元前3000年前至今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蔚然矗立,在历史的卷轴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想这就是中华文明自己的独特优势,得益于它的突出特征。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让人们从历史连续性的角度上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不断推动自身的蜕变实现涅槃,一次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有现在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我们应重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面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互帮互助、面对世界中国取其精华兼收并蓄。中华文明在有危难时伸出援手,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勇挑重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级思政二班 王晓悦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01 电话:0453-6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