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铭记·传承·奋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在研讨会分论坛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位教师凭借独特理论视角,深入解读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成为研讨会的亮眼焦点,为红色精神研究与思政教育融合提供了有力学理支撑。

李洪光教授以杨靖宇致韩仁和联络信为研究切入点,通过信件细节展现出深厚战友情谊与无畏牺牲精神。他指出,这封信不仅是首长对部属的嘱托,更是战友间的生死相托,承载着超越个人生死的同志情,彰显了为共同信仰并肩赴死的凛然大义,让现场听众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对党的绝对忠诚与坚定信念。
王雅馨老师以东北抗联英雄人物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价值与路径研究为主题进行发言,认为通过东北抗联英雄的事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理想信念,怎样坚守理想信念”。抗联将士在林海雪原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斗争环境,与当今大学生成长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质。
蒋孝明老师围绕“东北抗联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论述,认为东北抗联的斗争实践印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共同抗击外敌入侵的血火考验中熔铸而成。他表示,民族危亡之际,东北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联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品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滋养,其凝聚民族共识的价值在当下依然显著。
姜周老师则以“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为主题,提出具体实践方向: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体验、优化网络教学平台、拓展载体平台,打造“三个课堂”联动机制,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与学生价值认同。她强调,将抗联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是重要育人工程,需通过全方位创新让其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引领学生成长,为培养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动力。
此次研讨会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热烈且成果丰硕,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会议将进一步推动东北抗联历史与精神研究走向深入,为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提供坚实的历史智慧与学理支持。